close
每段都不長...有時間可以看一看







看完大概可以了解這社會對於大學生諸多批判的出發點
當然沒必要唱高調說自己跟那些被批判的人不一樣
但關於明確的畢業後的目標這點我想不管前段班還是後段班台灣大學生依然相當缺乏
雖然很大的部份的問題點在於大學高中話
在四五年級那一輩的人他們不知道生活目標的年紀普遍僅到高中為止18歲成年就開始爲目標努力
而我們這些唸到研究所依舊沒辦法明確的講出自己出社會想做什麼的人
他們當然嗤之以鼻
雖然我敢說我在大學學到得東西可以應付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但他們那一輩在18歲以前就達到這個階段性目標向下一個人生階段邁進
我自己生活目標也是到大二才大致明白
應該說了解到自己想要什麼
在我的生活環境中
真的幾乎什麼都不缺
大概是父母太愛我了吧
我幾乎一路上來是要什麼有什麼中度過
我忘記我是爲啥開竅的了
但我記的很清楚大二的某一天
我忘記爲什麼問自己"你到底想要什麼"
我竟然答不出來
除了單純的物慾外竟然沒有什麼比較有內容的答案
對於如此淺薄的自己感到很心寒也才真的認真開始想自己要的是什麼
有別於早期被福音戰士那個很哲學的動畫影響的純粹哲學的存在性思考
而是比較實際的問自己這一生究竟要什麼要達到什麼

影片中的例子都是已經找到答案的人
當然他們算是相當積極型的在學生時期就開始爲目標作出實質性的努力而不是單純的"想"
但台灣的學生普遍的是連"想"都沒想過或是根本還沒找到答案所以也不知道怎麼實行
影片中雖然說國外的學生普遍比較有目標
我想一來他遇到的應該也都算是在這方面比較前段班的人
二來他們的教育和社會結合度很高
比較早接觸現實的社會
這點對於了解理論和實際的差異相當有用
在了解自己的渺小後自然而然就會被心理逼著去思考這些問題

在台灣學生會比較被要求自發性
國外的自發性很多都是現實面逼出來的
像是提早進入社會等環境
台灣就算是打工但對於工讀生的要求說真的很鬆
所以相對學生的自發性也比較差
或許拿大陸作對比就知道了
在一個環境下大家都不想當異類或少數人
在台灣太過於上進的是異類
但在大陸不上進的反而是異類
相對的你週遭的人都在對這些事情思考在討論
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去想這些事情了
至於製造這環境的工作
我想學校應該是理所當然的責任單位
但是學校對於智育的要求遠其他4育
在這不均衡的環境下學生會是怎麼樣的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過不能把錯全都推給教育環境
這一世代的學生雖然充滿創意但對自己未來人生的了解的確遠不如前幾世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cus74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